4月9日,为期5天的烟台打捞局3000米级重型ROV(水下作业车)海试任务圆满结束。此次海试,ROV最大下潜深度为2951米,标志着中国救捞系统已具备3000米级深水救捞能力,实现新突破。
ROV下水
此次海试在中国交通救捞系统尚无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烟台打捞局组织局内外技术人员、专家进行研讨、评审,最终形成了符合自身设备特点、科学可行的海试方案。海试在3000米水深进行,普通船舶以传统的锚泊方式无法完成精确定位,为此,烟台打捞局派遣具有DP2动力定位功能的12000KW大马力拖轮“德渼”轮作为作业母船。
ROV主控间
3月初,海试准备工作正式启动,先后完成了陆地测试、设备动员、船上组装、系统联调等相关工作。4月5日13时许,“德渼”轮搭载ROV设备起航,前往南海预定海试地点。4月6日和7日,ROV先后两次下水,下潜最大深度分别为1180米和2951.8米,还进行了出笼飞行,成功检测了设备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下水最大深度——2951米
4月8日13时许,现场海域气象条件良好,ROV第三次下水正式开始。伴随着发电机巨大的轰鸣声,ROV收放系统开始运转,停放在工作平台上的ROV被平稳吊起,慢慢放入水中。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下潜,当水深至2735米时,ROV成功到达海底。按照预定方案,ROV飞离脐带缆管理系统,进行了600米的水下飞行。同时,技术人员操纵高精度机械手,将象征着中国救捞挺进深水的种子撒播在了南海海底。
ROV在海底放置中国救捞标识牌
随后,技术人员对ROV各主要传感器、各辅助设备、机械液压系统、通信传输及自动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所有性能和参数一切正常。18时30分许,完成全部测试项目后,ROV开始返回水面。晚上20时许,ROV顺利出水。据烟台打捞局技术人员介绍,接下来ROV设备将正式交付使用,烟台打捞局救捞装备库再添重器。
ROV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