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引领支撑作用,使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真正惠及广大公众。5月23日上午,由鞍山市科技局、鞍山市高新区主办,大连理工大学(鞍山)研究院、鞍山科技大市场承办的“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在鞍山科技大市场二楼会议厅隆重召开。
科技局副局长许利民
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书记杜庆
大连理工大学(鞍山)研究院副院长陈军
董事长王辉(右)与副书记杜庆(左)
科技局副局长许利民、成果处处长关胜、生产力促进中心处长张宏琦,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书记杜庆、副主任赵宏宇,经发局局长王学森,鞍山科技大市场董事长王辉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鞍山)研究院副院长陈军主持。
此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展示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成果和转化,特别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内容分为“专题报告”和“成果发布”两个环节。
首先由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伟东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专题报告,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目前发展概况。对人工智能的几种类型及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以及人工智能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随后由张伟介绍“高性能精密制造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对此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科研成果进行了报告。
成果发布环节介绍了8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薛凯华博士讲解《工业级大幅面3D打印装备及应用》,介绍了轮廓失效激光3D打印方法。此项目在大型、复杂金属样件快速铸造方面,在快速模具与快速原型制造方面,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郝胜智老师讲解《强流脉冲电子束装备及应用》,介绍了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用于提高材料表面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及疲劳等性能。现已为东北大学、江苏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提供了近10台成型装备,在军工、航空、机械加工等的关键部件改性中得到应用,效果显著。
王存山介绍《激光修复与再制造技术》,项目采用千瓦级CO2激光加工系统开展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凝、激光合金化、激光熔覆等工艺,可显著提高金属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对已损伤工件进行有效修复。
高航老师介绍《旋转磨粒流抛光技术与装备》,该技术实现了整体叶轮/叶盘类零件复杂表面的高效精密自动化抛光,使叶轮表面近壁流体的输运特性显著改善。对于提升诸如大型压缩机气动性能、飞机发动机压气效率和推重比等关键指标意义重大。
刘黎明介绍《低能耗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及装备》,这项技术是以电弧为主、激光辅助,使电弧的能量密度大幅度提高,进而获得与大功率激光相近焊接效果的新型焊接工艺,是实现绿色焊接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
朱元龙老师介绍《SLAM三维测绘扫描系统》,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了产品3D-BOX。该项目可应用在测绘相关领域。颠覆性地提升3D点云的生产效率,并摆脱传统测绘中对GPS等外界定位设备的依赖,为系统实时提供可靠的六自由度位置信息。
王嘉健博士介绍《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该项目由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波长解调仪、光纤光栅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微型计算机等组成,可以及时有效的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
仇森老师介绍《穿戴式人体步态评估分析系统》;该项目自主研发了基于人体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穿戴式人体步态分析系统,能够监测中风患者的康复状况。并且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本溪铁路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该成果于2016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行,促进了大连理工大学与鞍山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推进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动员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突出展示科技创新成就、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凸显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决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全面开展,使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真正惠及广大公众,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