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海外开放式创新,有四大门道

2016-03-07 16:30:49 钛媒体 收藏

在欧美科技圈机器人、VR等下一代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不论是对BAT等国内科技巨头,还是海尔、格力、万达等传统行业的霸主,走出国门、进行开放式创新都已不再是一个“最好去做”的事情,而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任务。

关键问题是,开放式创新到底如何落地,有哪些经验?钛媒体专访了曾主导联想集团、百度在美开放创新业务的美国中经合集团投资合伙人刘勇博士。

核心人才引入能解决多大的问题?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经典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曾指出,曾经的行业龙头最终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

目前,国内各种传统大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家电产业为例,传统家电厂商想要保住其行业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在家电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人员储备, 但当智能家居等新的技术趋势来临时,其过于专注于传统业务的内部研发中心很难胜任新的信息化、智能化研发方向——当旧的技术最终被新的技术趋势所替代,曾 经的产业龙头也将逐渐衰败。

当前,快速迭代的技术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大企业一方面在传统项目上保持优势,而另一方面跟上新兴的颠覆性技术趋势。显然,更令大企业苦恼的是后者。那么,传统大企业有没有可能依靠招聘新领域的核心人才等内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以传统PC等硬件厂商为例,如果要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那么它可能会考虑从互联网公司招聘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或者直接空降互联网企业高管。就前 者来说,虽然组建的产品技术团队包括新业务领域专家,但是由于其汇报的领导仍是该企业内传统业务的高管,最后往往一些好的想法不能被领导理解,难以执行下 去;而空降的新业务高管开展业务的难度通常也很大,由于其在企业内部没有根基,在争取财年预算、年终绩效考核等很多资源方面难敌传统强势业务部门,因此在 公司里会处于比较尴尬的边缘位置。”刘勇表示。

正因为通过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很难很好地拥抱颠覆性创新机会,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企业意识到了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与其费时费力地自我研发,不如快速高效地通过战略合作、投资和并购快速获取一些革命性的产品技术。

“在这方面联想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通过收购IBM x86服务器、摩托罗拉移动等业务以及与美国众多高科技公司进行广泛的技术与资本合作,不仅收获了品牌、市场份额,也收获了大量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刘勇表示。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鞍山科技大市场官方微信(公众号:鞍山科技大市场)。
关注鞍山科技大市场官方微信